1.項目介紹
盲人門球是根據盲人視力障礙特點而專門設計的一種集體球類項目,它需要運動員根據觸覺來確定自己在場上的位置、方向;根據聽覺來判斷球的方向、速度,從而迅速做出反應。盲人門球起源于歐洲。1946年,奧地利的漢茲和德國的西圖為幫助失明的二戰老兵康復共同發明了這項運動。197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殘奧會上,盲人門球首次被列為比賽項目。盲人門球的最高組織機構是國際盲人體育聯合會,1981年在法國巴黎正式成立。中國的最高組織是中國殘疾人體育協會,1983年10月20日成立于北京。
2.比賽規則
盲人門球比賽開始時,每隊應有3名比賽隊員和3名替補隊員,攻守雙方各上場3名運動員,各隊參賽運動員必須穿著統一的比賽服裝。上場運動員還必須在技術官員的監督下佩戴官方提供的紗布眼罩及遮光眼鏡。比賽開始前裁判員或其他指定的官員進行挑邊,確定開始的投球方,下半場開始時進行球權轉換。攻方隊員持球,運用規則允許的各種進攻技術動作,將球滾人對方的大門;而防守方隊員在防守區域內采用各種防守技術,如倒地、撲球等防守動作防住對方進攻的球。在比賽正常進行中的入球稱為投球得分,每進一球記1分,每個投球手連續投球不能超過3次,否則將進行一對一判罰。
全場比賽時間為20分鐘,分上下半場,各10分鐘,半場間歇3分鐘。兩場比賽的間隔至少5分鐘,但在殘奧會和世錦賽中兩場比賽的間隔至少為15分鐘。比賽中,只要球在球門區內穿過球門線就算得分,得分多者為勝。若比賽結束,雙方比分相同,而又要決出勝負,則需要進行上下半場各3分鐘的加時賽,先得分方為勝者;若還相同,將采用投點球的方法決定勝負。
3.計時記分系統
比賽開始前裁判員或其他指定的官員進行挑邊,確定開始的投球方,下半場開始時進行球權轉換。攻方隊員持球,運用規則允許的各種進攻技術動作,將球滾入對方的大門;而防守方隊員在防守區域內采用各種防守技術,如倒地、撲球等防守動作防住對方進攻的球。在比賽正常進行中的入球稱為投球得分,每進一球記1分,每個投球手連續投球不能超過3次,否則將進行一對一判罰。
全場比賽時間為20分鐘,分上下半場,各10分鐘,半場間歇3分鐘。計時記分系統為比賽提供計時和記分服務。
對短球、高球、遠球、觸摸眼罩、非法防守、噪音、10秒等判罰進行技術統計。